這節(jié)是把第一章和第二章施工質量管理關于基坑開挖方面的知識點總結整理出來,如果大家仔細看過書,應該不難掌握。
1.挖土方前,做好地面排水和地下降水。
2.挖土前,預先設置軸線控制樁(離建筑物的距離大于2倍的挖土深度)和水準點樁(水準點標高可放在已有的建筑物上,也可離建筑物稍遠的地方設置,并有圍護標志)。
3.平整場地的坡度,應向排水溝方向做≥2%的坡度。
4.機械挖土時,深度在5m以內,可一次開挖,在接近設計高程或邊坡邊界時,預留20~30cm厚的土層,用于人工開挖和修坡。開挖超過設計深度,不準回填松土,應用砂石或低強度混凝土回填。
5.土方開挖過程中應檢查:平面控制樁,水準點,平面位置,高程,邊坡坡度,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應保持在開挖面500mm以下)情況。
6.土方回填,回填材料的含水率、粒徑要符合要求。
7.填方設計預留沉降量:不超過填方高度的3%,冬季預留沉降量比常溫增加。
8.冬季填方每層鋪土厚度比常溫減少20%~25%。
9.土方回填避免在雨天進行。
10.填方邊坡表層1m內不得含有凍土塊。樁基凈荷載試驗,應將樁周圍的凍土融化或挖除。
11.土方開挖施工方案的內容:支護結構形式、挖深、地質條件、施工方法、周圍環(huán)境、工期、氣候、地面荷載、危險源。
12.無支護土方工程采用放坡挖土。
有支護土方工程:中心島式挖土、盆式挖土、逆作法挖土。
13.基坑邊緣堆放土方或材料一般應距基坑上部邊緣不少于2m,堆置高度不應超過1.5m。
14.填方土料:不選淤泥、膨脹土,有機質>8%,含水溶性硫酸鹽>5%。土方填方應在相對兩側或周圍同時進行回填或夯實。填土從場地最低處開始,由下而上整個寬度分層鋪填。
15.基坑驗槽必備的資料:詳細巖土勘察報告;施工階段結構圖;其它必須提供的文件或記錄。
16.驗槽先由施工單位自檢,由總監(jiān)組織建設、監(jiān)理、勘察、設計及施工單位的項目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共同進行。
17.驗槽的方法通常采用觀察法(重點觀察柱基.墻角.承重墻下或其他受力較大部位)、釬探法(根據(jù)錘擊次數(shù)和入土難易程序來判斷,每貫入30cm,記錄一次錘擊數(shù))、輕型動力觸探。
18.輕型動力觸探的情況:持力層明顯不均勻,淺部有軟弱下臥層,有淺埋的坑穴、古墓、古井,勘察報告或設計文件規(guī)定應進行輕型動力觸探的。
19.在軟土地區(qū)基坑開挖超過3m,一般采用井點降水。
明溝:在基坑兩側或四周設置排水明溝,建筑物基礎邊0.4m外,離坡腳≥0.3m,排水明溝底面比挖土底面低0.3~0.4m,集水井底面比溝底面低0.5m。
集水井: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m設置。
20.基坑坑底進行壓密注漿加固時,要待注漿初凝后再進行降水施工。
21.采用回灌井點時,回灌井點與降水井點的距離不宜小于6m。
22.基坑側壁的安全等級分為三級(一級很嚴重1.1,二級嚴重1.0,三級不嚴重0.9)。
23.基坑深度大于5m的需要進行監(jiān)測,由建設方委托具有資質的第三方進行監(jiān)測,監(jiān)測單位編制方案,經建設方、設計方、監(jiān)理方認可。
24.安全等級為1、2級的支護結構,在開挖時,進行水平位移監(jiān)測和附近建筑物、地面沉降監(jiān)測。
25.監(jiān)測點水平間距不宜大于20m,每邊監(jiān)測點數(shù)不宜少于3個。
26.地下水位測量精度不低于10mm。
27.基坑的夯實范圍應大于基礎底面面積,開挖時,基坑每邊比設計寬度加寬不小于0.3m。
28.地下水的控制方法:集水明排、真空井點降水、噴射井點降水、管井降水、截水、回灌。
29.基坑滲水漏水:坑底設溝排水、引流修補、密實混凝土封堵、壓密注漿、高壓噴射注漿。
30.水泥土墻等重力式支護結構位移超出太多,在水泥土墻背后卸載、加快墊層施工、墊層加厚、加設支撐。
31.支撐式支護結構如發(fā)生墻背土體沉陷,應增設坑內降水設備降低地下水、坑底加固、墊層隨挖隨澆、加厚墊層或采用配筋墊層、設置坑底支撐。
32.臨近建筑物沉降采用跟蹤注漿的方法。
總結這么多知識點,只是想讓大家更好的學習,持續(xù)更新,敬請期待!
相關推薦:
更多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