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正版考試用書增值服務第三次(二)
4.考試用書“1A413030 建筑工程地基處理與基礎工程施工技術”有哪些易出題的知識點?
?。?)混凝土基礎
高層建筑筏形基礎和箱形基礎長度超過40m時,宜設置貫通的后澆施工縫(后澆帶),后澆帶寬不宜小于80cm,在后澆施工縫處,鋼筋必須貫通。
基礎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按設計要求,且不應小于40mm;當無墊層時,不應小于70mm.
鋼筋的連接:①受力鋼筋的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在同一根縱向受力鋼筋上不宜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接頭。接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②若采用綁扎搭接接頭,則接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綁扎接頭連接區(qū)段的長度為1.3倍搭接長度。凡搭接接頭中點位于該區(qū)段的搭接接頭均屬于同一連接區(qū)段。位于同一區(qū)段內的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為25%。③當受拉鋼筋的直徑d>28mm及受壓鋼筋的直徑d>32mm時,不宜采用綁扎接頭,宜采用焊接或機械連接接頭。
基礎混凝土通常為大體積混凝土,大體積混凝土應進行保溫保濕養(yǎng)護,其保濕養(yǎng)護持續(xù)時間不得少于14d.
考生還應熟練掌握大體積混凝土防裂技術措施。
例題:某大型商住樓大體積混凝土基礎底板澆筑過程中,為了防止出現裂縫,可采取的措施有( ACDE )。
A.優(yōu)先選用低水化熱的礦渣水泥拌制混凝土
B.適當提高水灰比,提高水泥用量
C.適當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溫度,控制混凝土的內外溫差
D.預埋冷卻水管.進行人工導熱
E.及時對混凝土覆蓋保溫、保濕材料
?。?)砌體基礎
砌體基礎必須采用水泥砂漿砌筑。
構造柱可不單獨設置基礎,但應伸入室外地面下500㎜或錨入淺于500㎜的基礎圈梁內。
地基有軟弱黏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嚴重不均勻土層時,宜增設基礎圈梁,當設計無要求時,其截面高度不應小于180mm,配筋不應少于4?12.
多孔磚砌體采用鋪漿法砌筑時,鋪漿長度不得超過500mm.
多孔磚砌體水平灰縫和豎向灰縫寬度可為10㎜,但不應小于8㎜,也不應大于12㎜.
衛(wèi)生間等有防水要求的空心小砌塊墻下應灌實一皮磚,或設置高200㎜的混凝土帶。
底層室內地面以下或防潮層以下的空心小砌塊砌體,應用C20混凝土灌實砌體的孔洞。
?。?)樁基礎
鋼筋混凝土預制樁錘擊沉樁順序:當基坑不大時,打樁應逐排打設或從中間開始分頭向四周或兩邊進行;對于密集樁群,從中間開始分頭向四周或兩邊對稱施打;當一側毗鄰建筑物時,由毗鄰建筑物處向另一方向施打;當基坑較大時,宜將基坑分為數段,然后在各段范圍內分別施打,但打樁應避免自外向內或從周邊向中間進行,以避免中間土體被擠密,樁難以打入;或雖勉強打入,但使鄰樁側移或上冒;對基礎標高不一的樁,宜先深后淺;對不同規(guī)格的樁,宜先大后小、先長后短,可使土層擠密均勻,以防止位移或偏斜。
考生還應掌握鋼筋混凝土灌注樁常見的施工工藝,比如:鉆孔灌注樁,沉管灌注樁、人工挖孔樁等。
?。?)地基處理
熟悉各種換填地基、夯實地基、擠密樁地基、深層密實地基、旋噴注漿地基、注漿地基,以及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的適用情況,并了解其作用原理。
例題:采用捶擊沉樁方法打預制樁,正式沉樁時宜采用( BC )。
A.短距輕打 B.重錘低擊
C.低提重打 D.長距重打
E.長距輕打
例題:鋼筋混凝土預制樁施工時,正確的沉樁順序是( ABC )。
A.基坑不大時,打樁應逐排打設或從中間開始向四周或兩邊進行
B.對于密集樁群,從中間開始分頭向四周或兩邊對稱施打
C.當一側毗鄰建筑物時,由毗鄰建筑物向另一邊施打
D.對基礎標高不一的樁,宜先淺后深
E.對不同規(guī)格的樁,宜先小后大、先長后短
5.考試用書“1A413040 建筑工程主體結構施工技術”有哪些易出題的知識點?
?。?)混凝土結構
1)基本要求
主體結構施工過程中,所有涉及結構安全性的主要材料(如鋼筋、混凝土等)均需要采購者提供出廠合格證;材料運至現場后,由監(jiān)理工程師見證,隨機抽樣,送至有資質的實驗室進行相關項目的檢測,合格后方可以使用。
所有分部分項工程完工后,均需要獲得監(jiān)理工程師的檢驗后,才能進入下一道工序。
2)鋼筋工程
鋼筋的連接:接頭的種類與選擇、接頭的位置與數量的控制。
鋼筋的綁扎:注意鋼筋之間的關系、彎鉤的尺度與位置。
特別注意:板上部的負筋被踩下后的相關問題。
鋼筋冷拉調直,控制鋼筋伸長率:對于HPB235級鋼筋冷拉伸長率不宜大于4%;HRB335級、HRB400級和RRB400級鋼筋,冷拉伸長率不宜大于1%.
鋼筋代換,重點理解代換的技術問題和管理程序。
3)模板工程
對跨度≥4m的梁板,模板按設計起拱,無設計時按拱高應為跨度的1/1000~3/1000.
模板的拆除:
側?;炷翉姸冗_到1N/m㎡即可拆除;底模及支架達到特定的強度——同條件養(yǎng)護試件進行判斷;模板拆除還要考慮養(yǎng)護問題。
4)混凝土工程
當在使用中對水泥質量有懷疑或水泥出廠超過三個月(快硬硅酸鹽水泥超過一個月)時,應進行復驗并按復驗結果使用。
不同品種的水泥不得混摻使用,不得和石灰石、石膏、白堊粉狀物料混放在一起。
不同品種外加劑復合使用,應注意其相容性及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使用前應進行試驗,滿足要求方可使用。注意減水劑的使用。
混凝土的配合比——由具有資質的實驗室進行計算,并經試配調整后確定。
泵送混凝土,坍落度不低于100mm.
混凝土澆筑,澆筑工藝,特別注意施工縫的留設與處理。
施工縫的位置應在澆筑前確定,并宜留置在結構受剪力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注意柱、單向板、有主次梁的樓板、地下室底板與側墻施工縫的留設。
5)施工縫的處理
抗壓強度不應小于1.2N/m㎡;
在表面上,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動石子以及軟弱混凝土層,并加以充分濕潤和沖洗干凈,且不得積水。
澆筑前,在施工縫處刷一層水泥漿(可摻適量界面劑)或鋪一層與混凝土內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
混凝土應細致?lián)v實,使新舊混凝土緊密結合。
6)后澆帶的處理與處置(此處重點)
高層建筑筏形基礎和箱型基礎長度超過40m時,宜設置貫通的后澆施工縫(后澆帶),后澆帶寬不宜小于80cm,在后澆施工縫處,鋼筋必須貫通。
根據設計留置,并至少保留28d后再澆筑,將結構連成整體???jié)B混凝土保留42d.
填充后澆帶可采用微膨脹混凝土、強度等級比原結構強度提高一級,并保持至少15d的濕潤養(yǎng)護。后澆帶的接縫處理同施工縫的處理。
7)混凝土養(yǎng)護
對已澆筑完畢的混凝土,應在混凝土終凝前(8~12h內)開始自然養(yǎng)護。
混凝土采用覆蓋澆水養(yǎng)護的時間:硅酸鹽、普通硅酸鹽礦渣類水泥養(yǎng)護不得少于7d;火山灰硅酸鹽、粉煤灰硅酸鹽類水泥不得少于14d;對摻用緩凝外加劑、礦物質摻合料或有抗?jié)B性要求的不得少于14d.澆水次數應能保持混凝土處于濕潤狀態(tài),養(yǎng)護用水應與拌制用水相同。
8)混凝土澆筑的特殊問題——大體積混凝土工程
核心問題:水泥水化熱導致內外溫差較大,處理措施:減少熱量、散熱、控制溫差。
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方案,采用分層澆筑,應保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將上層混凝土澆筑完畢。采取全面分層、分段分層、斜面分層等三種方式。
大體積混凝土的養(yǎng)護時間,保濕養(yǎng)護不少于14d.
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控制: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溫度(溫升值不大于50℃),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小于25℃;降溫速率不大于2℃/d;混凝土表面與大氣溫差不大于20℃;優(yōu)先選用低水化熱的礦渣水泥,并適當使用緩凝減水劑;必須進行二次抹面工作,減少表面收縮裂縫。
(2)砌體結構
1)砌筑砂漿
水泥砂漿的水泥強度等級不宜大于32.5級,混合砂漿采用的水泥強度等級不宜大于42.5級;
石灰膏:熟化石灰時間不得少于7d;磨細石灰粉的熟化時間不得少于2d;配制水泥石灰砂漿時,不得采用脫水硬化的石灰膏。消石灰粉不得直接用于砌筑砂漿中。
砌筑砂漿配合比應通過有資質的試驗室,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進行計算和試配確定,并同時滿足稠度、分層度和抗壓強度的要求。
當砌筑材料為粗糙多孔且吸水較大的塊料或在干熱條件下砌筑時,應選用較大稠度值的砂漿;反之,應選用較小稠度值的砂漿。
砌筑砂漿的分層度不得大于30mm,確保砂漿具有良好的保水性。
施工中當采用水泥砂漿代替水泥混合砂漿時,應重新確定砂漿強度等級,并應征得設計方同意。
砂漿應隨拌隨用,水泥砂漿和水泥混合砂漿應分別在3h和4h內使用完畢;當施工期間最高氣溫超過30℃時,應分別在拌成后2h和3h內使用完畢。對摻用緩凝劑的砂漿,其使用時間可根據具體情況延長。
2)磚砌體工程
砌筑前,磚應提前1~2d澆水濕潤,含水率宜為10%~15%.
磚墻灰縫寬度10mm為宜,且不應小于8mm,也不應大于12mm;砂漿飽滿度不得小于80%;鋪漿法砌筑,鋪漿長度不大于750mm,氣溫超過30℃時,不超過500mm.
在磚墻上留置臨時施工洞口時,其側邊距交接處墻面不應小于500mm,洞口凈寬不得大于1m.臨時施工洞口做好補砌。
不得在下列墻體或部位留置腳手眼:
120mm厚墻、料石清水墻和獨立柱;
過梁上與過梁成60°角的三角形范圍內及過梁凈跨度1/2的高度范圍內;
寬度小于1m的窗間墻;
砌體門窗洞口兩側200mm(石砌體300mm)和轉角處450mm(石砌體600mm)范圍內;
梁或梁墊下及其左右500mm的范圍內;
設計不允許留置腳手眼的位置。
對不能同時砌筑而又必須留置的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長度不應小于高度的2/3.
非抗震設防及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7度地區(qū)的臨時間斷處,當不能留斜槎時,除轉角處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須做成凸槎。留直槎處應加設拉結鋼筋,拉結鋼筋的數量為每120mm墻厚放置1Φ6拉結鋼筋,間距沿墻高不應超過5OOmm;埋入長度從留槎處算起每邊均不應小于500mm,對抗震設防烈度6度、7度地區(qū),不應小于1000mm;末端應有90?彎鉤。
設有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的房屋。墻與柱應沿高度方向每500mm設2Φ6鋼筋(一磚墻),每邊伸入墻內不應少于lm;構造柱應與圈梁連接;磚墻應砌成馬牙槎,槎口先退后進
磚墻工作段的分段位置,宜設在變形縫、構造柱或門窗洞口處;相鄰工作段的砌筑高度不得超過一個樓層高度,也不宜大于4m.
磚墻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過1.8m;雨天施工時不宜超過1.2m.
普通混凝土小砌塊施工前一般不宜澆水。
加氣混凝土塊強度級別以A表示,干密度級別以B表示,砌筑時加氣混凝土塊應提前適量灑水潤濕。上下皮砌塊的豎向灰縫應相互錯開,并不小于150mm.如不能滿足時,應在水平灰縫設置2Φ6拉結鋼筋或Φ4鋼網片。
加氣混凝土砌塊墻如無切實有效措施,不得使用于下列部位:
建筑物室內地面標高以下部位;
長期浸水或經常受干濕交替部位;
受化學環(huán)境侵蝕(如強酸、強堿)或高濃度二氧化碳等環(huán)境;
砌塊表面經常處于80℃以上的高溫環(huán)境。
加氣混凝土墻上不得留設腳手眼。
基礎大放腳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一層一退時里外砌丁磚,兩層一退時第一層為條磚,第二層為丁磚。
基礎高度不同時,低處砌起,高處向低處搭砌,設計無要求時,搭接長度不小于基礎底部擴大部分的高度。
地基有不均勻沉陷時,增設圈梁,截面高度不小于180mm.配筋不小于4Φ12.
例題:關于砌體工程中腳手眼的設置位置,下列各項中不得設置腳手眼的有( ADE )。
A.120mm厚墻、料石清水墻和獨立柱
B.240mm厚墻
C.寬度為1.2米的窗間墻
D.過梁上與過梁成60?角的三角形范圍及過梁凈跨度1/2的高度范圍內
E.梁或梁墊下及其左右500mm范圍內
?。?)鋼結構熟悉鋼結構原材料質量檢驗要求、構件生產過程中應注意的要點(特別是制孔、摩擦面處理等方面)。
鋼結構的焊接時焊縫缺陷產生原因及處理、普通螺栓作永久性連接時技術要點及質量檢查方法,特別注意高強度螺栓施工前的檢查復核內容、高強螺栓緊固方法及安裝順序、高強螺栓連接摩擦面處理方式以及其他施工注意事項。
了解鋼結構防腐、防火涂裝施工方法;鋼結構單層廠房、多層及高層結構安裝方法和順序;了解壓型金屬板面施工質量技術要點。
例題:鋼結構焊接產生熱裂紋的主要原因是( ABCE )。
A.母材抗裂性差 B.焊接材料質量不好
C.焊接工藝參數選擇不當 D.焊前未預熱,焊后冷卻快
E.焊接結構設計不合理,焊縫布置不當
例題:建筑工程中,高強度螺栓連接鋼結構時,其緊固次序應為( A )。
A.從中間開始,對稱向兩邊進行
B.從兩邊開始,對稱向中間進行
C.從一邊開始,依次向另一邊進行
D.根據螺栓受力情況而定
?。?)預應力混凝土
預應力鋼筋必須應采用切斷機、輪鋸切割,不得使用電弧切割。
考生應熟悉先張法、后張法(有粘結、無粘結)預應力張拉程序和施工方式。
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施工:預應力筋放張時,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無要求時,不應低于設計的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的75%.
后張法預應力筋張拉時,混凝土強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不低于設計的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的75%.
例題:關于后張法預應力筋的張拉控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以控制張拉伸長值為主,張拉力值作校核
B.以控制張拉力值為主,張拉伸長值作校核
C.普通松弛預應力筋以控制張拉伸長值為主
D.低松弛預應力筋以控制張拉伸長值為主
建設工程教育網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