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在線客服

幫助

24小時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 > 建筑文苑 > 工程技術 > 正文

民用建筑防雷技術措施設計要點(一)

2009-07-29 11:44    【  【打印】【我要糾錯】

  摘要:防雷設計的技術措施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進行防雷分類,參照《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的相應要求,采用滾球法計算避雷針的保護范圍,采用等電位聯(lián)結這一保障安全的最重要措施。關鍵詞:民用建筑防雷技術設計要點

  1.基本原則:

  防雷設計的技術措施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進行防雷分類,參照《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的相應要求,采用滾球法計算避雷針的保護范圍,采用等電位聯(lián)結這一保障安全的最重要措施。

  2.防直擊雷的措施,應符合下列要求:

 。1)接閃器采用避雷針、避雷帶(網(wǎng)),或兩者混合的方式,還宜利用建筑物的金屬屋面作為接閃器,但應符合規(guī)范要求。不應采用裝有放射性物質的接閃器。其他形式的消雷器,只宜用于屋面上架設有高桿鐵塔的建筑物上。

  屋面上的突出物,如衛(wèi)星和共用天線接收裝置、節(jié)日彩燈、航空障礙燈和屋面風冷機組等,應在防雷裝置保護范圍內,若按滾球法計算不在保護范圍內時,應另設避雷針、帶加以保護,并與屋面防雷裝置相連。

 。2)引下線應優(yōu)先利用建筑物鋼筋混凝土柱或剪力墻中的主鋼筋,還宜利用建筑物的消防梯、鋼柱、金屬煙囪等作為引下線。

  當利用鋼筋混凝土柱中的鋼筋、鋼柱作為自然引下線,并同時采用基礎鋼筋作為接地裝置時,不設斷接卡,但應在室外適當?shù)攸c設若干與柱內鋼筋相連的連接板,供測量、外接人工接地體和作等電位聯(lián)結用。

  磚混結構的建筑物,在外墻四周另設引下線,并在離地1.8米出裝設斷接卡。其1.7米至地下0.3米一段應采取保護措施。

 。3)接地裝置應優(yōu)先利用建筑物鋼筋混凝土基礎內的鋼筋。有鋼筋混凝土地梁時,應將地梁內鋼筋連成環(huán)形接地裝置;沒有鋼筋混凝土地梁時,可在建筑物周邊無鋼筋的閉合條形混凝土基礎內,用-40x4鍍鋅扁鋼直接敷設在槽坑外沿,形成環(huán)形接地。

  當將變壓器和柴油發(fā)電機的中性點工作接地、電氣保護接地和弱電系統(tǒng)工作接地等共用接地裝置時,接地電阻值應不大于1歐。采用共用接地裝置時,弱電系統(tǒng)應將各自設備機房的、與建筑物絕緣的接地線柱,用25平方毫米以上的銅芯電纜或導線穿焊接鋼管做單獨的引下線,在建筑物基礎處與接地板相連。弱電系統(tǒng)一般要求接地電阻不大于4歐,如若設獨立的接地系統(tǒng),其與防雷接地系統(tǒng)的距離不宜小于20米。

  3.防側擊雷的措施,應符合下列要求:

  高度超過30米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建筑物,應采取下列防側擊雷和等電位聯(lián)結的保護措施:

  (1)鋼構架和鋼筋混凝土的鋼筋應互相連接;

  (2)應利用鋼柱或鋼筋混凝土柱內鋼筋作為防雷裝置引下線;

 。3)應將30米及以上外墻上的欄桿、門窗等較大的金屬物與防雷裝置相連;

 。4)豎直敷設的金屬管道及金屬物的頂端和低端應與防雷裝置連接;

 。5)沒有組合柱和圈梁的建筑物,應每隔三層在外墻內敷設一圈¢12的鍍鋅圓鋼做均壓環(huán),有組合柱和圈梁時,利用圈梁的鋼筋作均壓環(huán)。將建筑物的各種豎向金屬管道每三層與均壓環(huán)連接一次。均壓環(huán)應與防雷裝置引下線連接。

收藏分享: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新聞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
    提升學習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1套預測試題
  • 實驗班
    3套全真模擬題+2套預測試題+考前沖關寶典
  • 定制班
    3套模擬題+3套預測題+考前沖關寶典+考前重點
  • 移動班
    以知識點為單元授課練習,
    強化重點、難點、考點
版權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wǎng)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