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 > 政策法規(guī) > 地方法規(guī) > 正文
2013-10-14 10:34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城市房屋拆遷管理,保障城市建設順利進行,保護拆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jù)憲法、法律有關規(guī)定和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結合本市具體情況,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凡在本市城市規(guī)劃區(qū)內國有土地上,因城市建設需要拆遷房屋及其附屬物的,一律按本條例執(zhí)行。
第三條 杭州市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房屋拆遷主管部門)主管本市城市房屋拆遷工作,市轄各區(qū)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區(qū)內城市房屋拆遷的實施工作。
城建、規(guī)劃、土地管理、公安、司法、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應按規(guī)定權限依據(jù)各自的職責,配合支持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做好城市房屋拆遷工作。
第四條 本條例所稱拆遷人是指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本條例所稱被拆遷人是指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屬物的所有人(包括代管人、國家授權的國有房屋及其附屬物的管理人)和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屬物的使用人。
在拆遷前,凡對房屋已取得合法使用權的人,稱原使用人;凡對房屋已取得合法所有權的人,稱原所有人。
第五條 城市房屋拆遷必須符合城市規(guī)劃和有利于城市舊區(qū)改建。
第六條 拆遷人必須按本條例規(guī)定,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和安置;被拆遷人必須服從城市建設需要,在規(guī)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第七條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需要拆遷房屋,必須持建設用地的批準文件、拆遷計劃和拆遷方案,向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批準并發(fā)給房屋拆遷許可證后,方可拆遷。房屋拆遷需要變更土地使用權的,必須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
房屋拆遷許可證一經發(fā)放,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應將拆遷人、拆遷范圍、搬遷期限等以房屋拆遷公告或其他形式予以公布。
實施房屋拆遷不得超越經批準的拆遷范圍和規(guī)定的拆遷期限。
第八條 當?shù)厝嗣裾梢越M織統(tǒng)一拆遷,也可以由拆遷人自行拆遷或者委托拆遷。實行綜合開發(fā)的地區(qū),應實施統(tǒng)一拆遷。
拆遷人委托拆遷的,被委托人應當是取得房屋拆遷資格證書的單位。
房屋拆遷主管部門不得接受拆遷委托。
第九條 在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公布的規(guī)定拆遷期限內,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應根據(jù)本條例的規(guī)定和批準的拆遷方案簽訂書面協(xié)議。協(xié)議應明確規(guī)定補償形式、補償金額、安置用房面積、安置地點、搬遷期限、過渡方式、過渡期限和違約責任等事項。
簽訂協(xié)議后,原所有人和原使用人不得損壞房屋結構,不得拆除公有裝置設備。如有損壞,應照價賠償。
拆遷人應在領取所建房屋的建筑許可證后兩年內將被拆遷人安置完畢。
凡拆遷人進行住宅建設,除被拆遷人愿意易地安置外,應予原地段回遷。
安置被拆遷人的住宅用房必須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建筑設計規(guī)范。
根據(jù)本條例簽訂的協(xié)議具有法律約束力,雙方當事人必須切實遵守,不得擅自變更協(xié)議內容。
第十條 補償、安置協(xié)議訂立后,可以向公證機關辦理公證,并送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備案。
拆除依法代管的房屋,代管人是房屋拆遷主管部門的,補償、安置協(xié)議必須經公證機關公證,并辦理證據(jù)保全。
第十一條 拆遷用地范圍內的違章建筑和超過批準期限的臨時建筑,應無條件自行拆除,不予補償,不作為安置依據(jù);拆除未超過批準期限的臨時建筑和暫保使用的房屋給予適當補償,但不作安置依據(jù)。
第十二條 拆遷人在完成舊房拆除、新房建設、產權互換或產權補償?shù)仁乱撕螅杀徊疬w房屋的原所有人持完整憑證到房地產管理部門辦理房屋所有權的注銷、轉移、變更、新增等登記手續(xù),到土地管理部門辦理有關土地使用權登記手續(xù)。
第二章 住宅房屋拆遷
第十三條 經城市規(guī)劃主管部門核定拆遷用地范圍后,由房屋拆遷主管部門通知當?shù)毓才沙鏊头抗懿块T,當?shù)毓才沙鏊头抗懿块T自接到通知之日起,暫停辦理拆遷用地范圍內居民戶口的遷入事宜、房屋的買賣及原使用人過戶或分戶手續(xù)。拆遷人應即進行被拆遷的人口登記,登記時間不超過三個月,登記完畢即恢復正常戶口遷入事宜。原使用人在登記后至正式安置前出生的人口可作為安置人口,死亡的人口從登記的安置人口中剔除。
第十四條 拆除房管部門直管的和單位自管的住宅房屋,由拆遷人負責按原使用面積并結合人口情況安置原使用人。
原使用人人均使用面積不足八平方米的(另有住房應一并計算人均使用面積),按人均使用面積八平方米安置,但總安置使用面積不得少于二十一平方米;原使用人人均使用面積在八平方米及八平方米以上的,一般按原使用面積安置。
原使用人被遷往市郊新開發(fā)住宅區(qū)安置的,上述人均安置標準可增加不超過一點五平方米的使用面積。
第十五條 凡屬下列情況之一,增加一個人口計算安置面積(即增加一個人口后,人均使用面積不足八平方米的,按人均使用面積八平方米安置。):
(一)原使用人系獨生子女戶的;
(二)原使用人正式戶口中,有符合晚婚條件已領取結婚證,雙方確無結婚用房的。
第十六條 公有住宅房屋的原使用人,在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guī)定的安置標準外,要求增加住房面積,或其單位要求給其增加住房面積的,經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批準,可適當增加住房面積。其增加的面積,原使用人或其單位不要求得到產權的,按市物價管理部門和房地產管理部門核定的成本價格交費;要求得到產權的,按商品房價格交費。增加面積后的住房總面積,最多不超過人均使用面積十五平方米,但每戶最多不超過使用面積六十五平方米。
因自然間不可分割而使總安置使用面積增加在三平方米以內的,不按擴大安置面積對待。
第十七條 拆除房管部門直管的住宅房屋,由拆遷人用新建房屋償還原所有人。償還住宅房屋與被拆除房屋之間的差價結算及超過或者不足所拆住宅房屋的原建筑面積部分的價格結算以及產權處理辦法,由市人民政府根據(jù)省的有關規(guī)定制定。
第十八條 拆除單位自管和產權屬私人所有的住宅房屋,一般應實行產權調換。償還建筑面積與原建筑面積相等的部分,新建房屋按重置價格,被拆除房屋按重置價格結合成新,進行資金結算;超過部分,在安置標準以內的,按重置價格結算,高于安置標準的,按商品房價格結算;不足部分按重置價格結合成新結算。
私人所有的住宅房屋,原所有人確有困難不能保留產權的,經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批準后,可由拆遷人按原房重置價格結合成新給原所有人以經濟補償,原房產權予以注銷,原使用人由拆遷人按照第十四條、第十五條安置標準負責安置,但人均使用面積最高不超過十五平方米。
產權屬多人共有的,在規(guī)定期限內,共有人協(xié)商一致意見后,可選擇保留產權或不保留產權。選擇不保留產權的,須經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批準。超過規(guī)定期限未取得一致意見的,按保留產權處理,房屋先行拆除。
第十九條 拆除產權屬私人所有的出租住宅房屋,應當實行產權調換,原租賃關系繼續(xù)保持。因拆遷而引起變動原租賃合同條款的,應作相應修改。承租人另有住房后,應及時交還承租房。
第二十條 拆除產權屬華僑、港澳臺同胞及歸僑、僑眷私人所有的住宅房屋的,按第十八條第一款辦理,原使用人由原所有人帶戶負責安置。經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批準,原所有人不保留產權的,安置辦法同第十八條第二款;原使用人系華僑、港澳臺同胞的直系親屬以及歸僑、僑眷的,可以增加一個人口計算安置面積,具體計算辦法同第十五條。
拆除產權屬外籍華人所有的房屋,參照本條規(guī)定執(zhí)行。
第二十一條 被拆遷人搬家時,由拆遷人按正式戶口每人十五元,發(fā)給一次性搬家補助費。被拆遷人所在單位憑拆遷人證明給予公假三天,工資照發(fā),不影響評獎。
第二十二條 拆除住宅房屋需要采取過渡措施臨時安置原使用人的,由拆遷人根據(jù)不同情況,按下列辦法給予臨時安置補助費:
。ㄒ唬┰褂萌俗孕薪鉀Q過渡房的,從搬家之日起二年內,每人每月補助十五元;二年以后,每人每月補助二十元。
。ǘ┯稍褂萌怂趩挝唤鉀Q臨時過渡房的,上述補助費付給原使用人所在單位。
。ㄈ┯刹疬w人提供臨時過渡房的,過渡期在二年以內的不給臨時安置補助費;二年以后,每人每月補助十元。因住過渡房造成子女上學增加二站以上路程的,可補貼相當于公交月票百分之五十的費用。
第二十三條 拆遷人、被拆遷人雙方應當遵守過渡期限的協(xié)定。拆遷人不得擅自延長過渡期限;由拆遷人提供過渡房的被拆遷人應在得到安置后的三個月內騰退過渡房。
第二十四條 本章所稱使用面積,系指每戶實際使用的面積。
本章所稱人口,系指被拆除房屋使用人在拆遷范圍內登記時具有正式戶口的公民。
原使用人臨時出國、參軍、在大中專院校求學,視同有正式戶口。
原使用人中的勞改、勞教人員,在安置房屋時亦視同有正式戶口。
第三章 非住宅房屋拆遷
第二十五條 拆除公有非住宅房屋的,實行產權調換,也可將相應資金、材料撥付給原所有人,由原所有人按城市規(guī)劃要求自行復建。償還建筑面積與原建筑面積相等的部分,按重置價格結算結構差價(如原房屋使用性質為文、教、衛(wèi)用房、機關辦公用房及公益事業(yè)用房,不進行結構差價結算);超過部分按照商品房價格結算;不足部分按重置價格結合成新結算。原所有人與原使用人分屬兩人的,新建房屋租賃關系不變(新舊房屋的結構差價由原使用人支付的,新房的租金不變,統(tǒng)一調整房租時,按相應比例調整;結構差價由原所有人支付的,新房租金按商品租金計算。下同)。
拆除的公有非住宅房屋原所有人不要求復建,而原使用人要求復建的,由拆遷人按原建筑面積復建,也可以由拆遷人將相應的資金、材料撥付給原使用人,由原使用人按城市規(guī)劃要求自行復建。復建成的新房產權歸原所有人,租賃關系不變。
復建時原使用人需要擴大面積、提高房屋結構和裝修標準的,其超出的資金材料,由原使用人自行解決。
拆除的公有非住宅房屋實行產權調換,經城市規(guī)劃主管部門批準在原地復建的,由拆遷人與建設項目同時設計,同步建設;易地復建的,由拆遷人與建設項目同步復建。復建用地由拆遷人按有關規(guī)定辦理審批手續(xù)。
第二十六條 拆除用于公益事業(yè)的房屋及其附屬物,拆遷人應當按照其原性質、原規(guī)模予以重建,或者按照重置價格給予補償,或者由市人民政府按照城市規(guī)劃統(tǒng)籌安排。
拆除非公益事業(yè)房屋的附屬物不作產權調換,由拆遷人按重置價格結合成新給予補償。
拆除與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公有非住宅房屋,除市政道路建設工程外,應在原地段或就近復建。
第二十七條 拆除公有非住宅房屋,原所有人和原使用人都不需要復建的,由拆遷人按原房重置價格結合成新給予原所有人以經濟補償。
第二十八條 拆除產權屬私人所有的非住宅房屋,實行產權調換的,由拆遷人用新建房屋按原建筑面積償還產權,償還建筑面積與原建筑面積相等的部分,新房按重置價格、原房按重置價格結合成新,進行資金結算;超過部分按商品房價格結算;不足部分按重置價格結合成新結算。原所有人與原使用人分屬兩人的,原租賃關系不變,租金標準可按有關規(guī)定相應調整。
拆除產權屬私人所有的非住宅房屋,實行作價補償?shù),由拆遷人按原房重置價格結合成新給原所有人以經濟補償。原所有人與原使用人分屬兩人的,原房屋租賃關系終止,原使用人要求安置的,由拆遷人用新建房屋出租給原使用人使用,或由原使用人向拆遷人按商品房價格購買新房。
第二十九條 經市房地產管理部門批準,將公有住宅改作非住宅的,拆遷時仍按住宅安置,原使用人因此而失去營業(yè)場所的,應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交銷營業(yè)執(zhí)照,由拆遷人根據(jù)從業(yè)人數(shù)多少給予原使用人一次性補助五百元至二千元。未交銷營業(yè)執(zhí)照的,不予經濟補助。
原使用人擅自將承租的公有住宅改作非住宅的,其非住宅部分,不作為安置依據(jù),也不予經濟補償。
第三十條 拆除生產和營業(yè)房屋,原使用人需要臨時過渡的,其上級主管部門應幫助在本系統(tǒng)內調劑臨時安置原使用單位的職工。
原使用人的上級主管部門難以調劑安置的,以及原使用人系個體工商戶的,由拆遷人搭建臨時設施,幫助其維持臨時生產和營業(yè)。
拆遷人不能幫助其維持臨時生產和營業(yè)的,應以職工個人基本工資(包括國家規(guī)定的各種補貼)為基礎,酌情給予原使用人以經濟補貼。原使用人系個體工商戶的,由拆遷人按營業(yè)執(zhí)照登記的從業(yè)人口(不包括離退休人員、農業(yè)戶口人員和外地進杭人員),以本市職工平均標準工資,給予原使用人以經濟補貼。個體工商戶在領取經濟補貼期間應將營業(yè)執(zhí)照暫交發(fā)照機關保管。未交營業(yè)執(zhí)照的,不予經濟補貼。
第三十一條 市政工程以及小學、幼兒園、衛(wèi)生院的非住宅建設項目,需要拆除公有非住宅房屋的,由拆遷人按原房重置價格結合成新給原所有人以經濟補償。原使用人系單位的,由其主管部門在本系統(tǒng)內調劑安置或采取其他措施臨時安置;原使用人系個人的,中止原房租賃關系,由原使用人自謀出路。拆遷人對原使用人均不予經濟補助。原所有人或原使用人(不包括原使用人系個人的)要求復建的,由其按照城市規(guī)劃要求自行復建。
市政工作以及小學、幼兒園、衛(wèi)生院的非住宅建設項目,需要拆除私人所有的非住宅房屋,由拆遷人按原房重置價格結合成新給原所有人以經濟補償。原所有人系個體工商戶的,由拆遷人安排到新建住宅小區(qū)或其它適合的地方從事經營服務活動。原房屋系出租他人使用的,中止租賃關系,由拆遷人給予原使用人一次性補助五百元至二千元,拆遷人不負責安置原使用人。
第四章 其它房屋拆遷
第三十二條 拆除產權屬軍隊所有的房屋,按《中國人民解放軍房地產管理條例》辦理。原使用人的安置辦法同本條例。
拆除房屋涉及軍事設施的,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設施保護法》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第三十三條 軍隊進行住宅建設需要拆遷地方房屋,按本條例的規(guī)定執(zhí)行。
進行軍事設施建設需拆遷地方房屋的,參照本條例執(zhí)行。
第三十四條 凡涉及民族、宗教、統(tǒng)戰(zhàn)、外事等政策的房屋,以及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建筑的拆遷,拆遷人應會同有關部門按有關法律、法規(guī)或政策的規(guī)定辦理。
第三十五條 拆除有產權糾紛的房屋,在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公布的規(guī)定期限內糾紛未解決的,由拆遷人提出安置方案,報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批準后實施拆遷。拆遷前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應當組織拆遷人對被拆遷房屋作勘察記錄,并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jù)保全。
第三十六條 對拆除設有抵押權的房屋實行產權調換的,由抵押權人和抵押人重新簽訂抵押協(xié)議。抵押權人和抵押人在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公布的規(guī)定期限內達不成抵押協(xié)議的,由拆遷人參照第三十五條規(guī)定實施拆遷。
拆除設有抵押權的房屋實行作價補償?shù)模傻盅簷嗳撕偷盅喝酥匦略O立抵押權或者由抵押人清償債務后,方可給予補償。
第三十七條 因建設需要拆除圍墻、欄桿、工棚、停車棚、簡易倉庫等雜項建筑設施,拆遷人應酌情付給被拆除物的原所有人以拆除補助費。
第三十八條 遷移建設用地上的公共設施和各種管線,所需遷移費和損耗材料的補充,由拆遷人補償給原所有人自行遷移。若同時需要擴建、改建的,其擴建、改建部分所需費用和材料由原使用人自行解決。
第三十九條 拆遷用地范圍內的公共樹木、綠地及其生長物,應盡可能保留。如不能保留,應按《杭州市城市綠化管理條例》的有關規(guī)定辦理補償事宜。
私人房屋拆遷后,其庭院內的樹木酌情給予補償。
第五章 糾紛處理及法律責任
第四十條 拆遷人與被拆遷人對補償形式和補償金額、安置房屋面積和安置地點、搬遷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經協(xié)商達不成協(xié)議的,由批準拆遷的房屋拆遷主管部門裁決。被拆遷人是批準拆遷的房屋拆遷主管部門的,由同級人民政府裁決。
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在訴訟期間如拆遷人已給被拆遷人作了安置或者提供了周轉用房的,不停止拆遷的執(zhí)行。
第四十一條 在房屋拆遷公告規(guī)定的或者本條例第四十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裁決作出的拆遷期限內,被拆遷人無正當理由拒絕拆遷的,市人民政府可以作出責令限期拆遷的決定,逾期不拆遷的,市人民政府可以責成有關部門強制拆遷,或者由房屋拆遷主管部門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
第四十二條 拆遷人采取欺騙手段簽訂違法協(xié)議而造成嚴重拆遷糾紛的,除賠償被拆遷人經濟損失外,還應追究有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第四十三條 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房屋拆遷主管部門予以警告,責令停止拆遷,令其改正,吊銷拆遷許可證,并可處以五千元至三萬元罰款:
。ㄒ唬┪慈〉梅课莶疬w許可證或者未按房屋拆遷許可證的規(guī)定擅自拆遷的;
。ǘ┪形慈〉梅课莶疬w資格證書的單位拆遷的;
。ㄈ┥米蕴岣呋蛘呓档脱a償安置標準,擴大或者縮小補償、安置范圍的。
第四十四條 拆遷人無正當理由超過規(guī)定拆遷期限或者擅自延長過渡期限的,由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對拆遷人予以警告,并可處以五千元至一萬元罰款。
第四十五條 被拆遷人違反協(xié)議,拒絕或不按期騰還過渡房的,由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對被拆遷人予以警告,責令限期退還過渡房,并處以一百元至五百元罰款。
第四十六條 被處罰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在接到處罰通知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當事人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當?shù)厝嗣穹ㄔ浩鹪V。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當?shù)厝嗣穹ㄔ簭娭茍?zhí)行。
第四十七條 拒絕、阻礙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工作人員依法執(zhí)行拆遷公務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八條 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四十九條 本條例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管理部門負責解釋。
第五十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87年11月20日杭州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1988年5月9日杭州市人民政府發(fā)布的《杭州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同時廢止,本條例施行前已經按照原辦法進行拆遷安置補償或達成拆遷安置補償協(xié)議以及作出裁決的,繼續(xù)有效。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wǎng)站歡迎積極投稿。